王女士来电咨询:我家常吃“小葱拌豆腐”。听人说,这种吃法很容易使体内钙流失,导致缺钙。但又有人说,这样吃可以预防泌尿道的结石形成。不知是否真是这样?泌尿系统结石是如何形成的?

 

下面我们来听听专家是怎么说的吧!

很多人认为,“菠菜烧豆腐”、“小葱拌豆腐”的吃法不科学。因菠菜、葱中含有较多的草酸,与豆腐中含有的钙结合,产生不溶性的草酸钙,造成钙的浪费。但现今的观点认为,这种吃法是防止泌尿道结石的理想方法。因为菠菜和葱是一类富含草酸的蔬菜,其中草酸与豆腐中的钙在烧煮时结合,会形成不溶性的草酸钙,虽然影响了豆腐中钙的吸收利用,但是因为草酸钙不能被人体吸收,它会随粪便排出体外,尿中草酸钙则会减少,从而能防止在肾脏、输尿管或膀胱中形成草酸钙结石。如果葱中的草酸没有被豆腐中的钙结合,则会直接被人体吸收到血中,草酸与血液中的钙结合成草酸钙,使血液中宝贵的钙变成“废物”,它比浪费菜肴中钙更不划算,而血液中的草酸钙需要从尿中排出,从而更容易引起结石。

实验研究证明,泌尿道结石的形成主要决定于尿液中草酸浓度的高低。如果草酸浓度很高,即使不补钙,草酸还是会和骨中释放于血中的钙结合,形成草酸钙。在排泄的过程中可使泌尿道形成的小结石或使原有的结石增大。如果降低尿中草酸钙浓度,就可以大大减少在泌尿道中形成的草酸钙结石,从而有效防止泌尿道结石的形成。

研究还证实,低钙食物反而会增加结石形成的机会。因为当人体含钙量过低时,在肠道中就不能形成不会被人体吸收的草酸钙,多余的草酸就会被肠道吸收,在血液中与血钙结合,并通过尿液排出,造成尿中草酸钙浓度增加,就容易形成草酸钙结晶,积少成多,转变成草酸钙结石。所以,对于结石患者仍然需要适量补钙,吃牛奶是理想的补钙途径。

当然,包括钙在内的所有营养素都有一个适量的范围,既不能太多,也不宜太少。每天摄入量为,青春期及50岁以上的人为1000毫克,青壮年800毫克、孕妇及乳母为1200毫克。

推荐阅读:日常生活中应如何来预防结石病的发生?

杭州康复医院温馨提示:

泌尿结石病是生活中常见的疾病,如果您不幸患上,那应尽快到医院做详细的诊断,在弄清楚自己患的是什么结石,有多大之后,才能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医疗技术,进行规范治疗。


以上就是关于“泌尿系统结石是如何形成的?”的相关内容,如需咨询了解,请您拨打咨询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