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阑尾炎临床表现

急性阑尾炎的主要症状与成人类似,但由于小儿年龄和临床各型阑尾炎病理表现不同,其症状、体征及体检方法等均存在差异。


(一)儿童阑尾炎

1. 症状

(1)腹痛 典型腹痛为脐周或上腹痛,数小时后转移至右下腹痛,即为转移性腹痛。腹痛性质多为持续性钝痛,可伴阵发性加剧。阑尾腔梗阻的病儿可有剧烈的阵发性绞痛。少数小儿腹痛一开始即位于右下腹。穿孔后形成弥漫性腹膜炎可致全腹痛。

(2)胃肠道症状 腹痛发生后几小时内既有呕吐,一般次数不多,呕吐为胃内容物,晚期呕吐多见于阑尾穿孔腹膜炎或肠梗阻所致。部分病儿可有便秘,少数有腹泻。

(3)发热 一般初为低烧,不超过38℃。大多为先腹痛后发热。如阑尾穿孔、腹膜炎或阑尾脓肿形成则可有高热。此外小儿还可有精神不振、嗜睡或厌食等症状。

2.体征

(1)全身情况 早期可有低热。晚期阑尾穿孔可出现中毒症状,如高热,脉搏增快且弱等。如呕吐频繁可有脱水和酸中毒。

(2)检查方法 检查腹部前要耐心接近病儿,取得信任与合作。疑为阑尾炎,应先检查左下腹,其次左上腹、右上腹,最后检查右下腹。检查时应先浅扪腹部,了解大概情况后再行深部扪诊,然后再行两侧腹肌比较,有无肌紧张及反跳痛等。并须多次重复检查,以明确部位。

(3)腹部体征 早期表现为右下腹固定压痛,腹肌不紧张或轻度紧张,压痛点不一定均位于麦氏点,常随阑尾位置变异而改变。腹肌紧张程度也与炎症严重程度相平衡。如腹腔内炎性渗出多,则压痛范围响应扩大。如发展成弥漫性腹膜炎,可出现全腹压痛及肌紧张,但仍以右下腹压痛最明显,并可伴腹胀。叩诊可有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减弱或消失。如已形成阑尾脓肿,右下腹可扪及压痛性包块,不活动,早期边缘不清,晚期边界清楚。

(4)其他体征 反跳痛(Blumberg征)阳性,说明有腹膜炎存在;结肠充气实验阳性则支持阑尾炎诊断;腰大肌试验阳性示阑尾可能为后位;闭孔肌试验阳性示阑尾位置低(盆位)。


(二)婴幼儿阑尾炎

婴幼儿阑尾炎一般指3岁或5岁以内小儿,约占10%左右,其症状不典型,检查不合作,病情发展快,易误诊。穿孔率高。

1. 症状

(1)腹痛 往往表现为哭闹不安,但不能指出腹痛的确切部位,在轻拍或颠簸腹部时,哭闹加剧,出现拒振、拒拍等现象。

(2)胃肠道症状 发病早期出现呕吐,部分婴幼儿呕吐可出现于腹痛之前,初为反射性呕吐,后土胆汁样物。穿孔后弥漫性腹膜炎时呕吐可频繁,并伴腹胀。婴幼儿出现腹泻较多见,可由于盆位阑尾或盆腔内渗液刺激直肠所致。

(3)发热 发病早期即可有发热,有的为高热。50%体温在38.5℃以上,此外还有烦躁、倦怠、嗜睡、拒食等症状。

2. 体征

(1)全身情况 高热并伴中毒症状,精神不振,拒食,脉搏明显增快,部分病儿有脱水及酸中毒表现。

(2)腹部检查方法及体征 婴幼儿腹壁肌肉薄弱,肌紧张不明显。扪诊应遵循“先不痛(区)后痛(区),先轻压后重压,两侧比较,反复多次”的原则。如检查仍有困难,可采用等待患儿入睡或加用镇静剂后再检查。如阑尾已穿孔,腹胀如球形,有压痛及肌紧张,还可有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减弱等弥漫性腹膜炎体征。少数病儿可局限形成阑尾周围脓肿,右下腹扪及压痛性包块。直肠指诊对婴幼儿阑尾炎的诊断价值较大,同时可作双合诊检查,表现为直肠内右上触痛及触及炎性包块。有腹膜炎的病儿行右下腹部腹腔穿刺,如抽出脓性渗出液,经图片镜检可确诊。



>>>>>>>>>>

推荐阅读

杭州康复养老网—小儿阑尾炎发病特点


(三)新生儿阑尾炎

本型罕见,国内仅有个案报道。由于诊断困难,穿孔率及死亡率均高。临床表现以哭闹、拒奶、发热、呕吐为主。腹部体征有腹胀,全腹压痛。腹肌紧张较难体会。但新生儿腹膜炎可表现腹壁红肿,甚至水肿,叩诊鼓音,有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消失。腹腔穿刺可抽出炎性渗出液。部分病儿腹部平片膈下可见游离气体。有报道先天性巨结肠症可并发新生儿阑尾穿孔。亦有人认为新生儿阑尾炎乃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在阑尾的一种表现。新生儿阑尾炎术前不宜确诊,往往以腹膜炎剖腹探查于术中证实。


以上就是关于“杭州老年康复医院—急性阑尾炎临床表现”的相关内容,如需咨询了解,请您拨打咨询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