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脏病是小儿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主要是在胎儿发育的前3个月,由于某些原因使胎儿心血管发育停顿或发育异常所致。大部分先天性心脏病在3岁前即可确诊,这些婴儿会有明显的心脏病症状,动不动就出现气促、呼吸困难。但是,也有一部分轻型先心病患儿没有特异症状,直到长大成人都未能发现确诊,等发现时已经出现严重心衰,错过手术和最佳治疗机会。


先天性心脏病 越晚越不容易发现

出生后立即发现的心脏病重,体重基本上都不达标。早的,有在产科医院里就出现症状了。不管是谁,一看就明白,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皮肤不象新生儿那样粉红色,而是呈紫疳色。这种青紫现象也不是始终可见的,只有在孩子啼哭时才出现。这种小孩子呼吸急促,不能吃很多奶,很快会将奶头吐出。尽管没有发紫,严重心脏病变的症状是呼吸资料增多,吃奶很少。有这样的症状,医生会用听诊器听心脏。这时会听到平常听不到的杂音,拍摄胸部X线照片,可显示心脏形状异常。

先天性心脏病是从胎里带来的,因此认为从出生那天就有症状,其实也不一定。出生后1周出现症状者也不少。一般都在3个月内出现症状。假如3个月后才出现症状,可认为不是重症心脏病。通常,先心病小儿患者感冒后很不容易痊愈,因发高烧而引起心力衰竭者也不少。发生心力衰竭时,一点牛奶也不想吃。平常的样子完全不同。这时,理想到以前曾经找过的心脏专科医生的医院,联系住院治疗。

不是所有的先天性心脏病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从数字上看,室间隔缺损症在上学以前,有20~50%可自然痊愈。其后不有可自然痊愈者,结果可达70%。根据缺损的程度,也有必须施行手术的。手术时间以满周岁以后的幼儿时期为宜。


近年来,国内先心病诊断技术和外科技术发展很快,大多数先心病通过听诊和心动超声等检查能获得诊断。在有经验的医院手术纠治的成功率已达95%以上。大量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存活儿童能参加正常的学习和一般体育活动,具有接近正常或正常的生活质量。但是我们遇到某些患儿因家长疏忽,延迟求医,使病情已达晚期,或失去手术机会,或并发心肺功能不全,增加了手术危险性。为此,我们要在这里提醒家长们:

(1)尽早带孩子去医院检查,明确心脏畸形性质、程度,决定手术合适的年龄,以免抱着“等大一点再治”的想法,延误病情。

(2)对有心脏杂音但无症状的儿童,也不能疏忽大意,应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包括拍胸片,做心电图,以了解杂音的变化和心肺负荷的情况。必要时考虑手术,以预防心内膜炎等并发症。

(3)对于因年龄或其他因素需要等待手术的患儿,要注意防止感冒,培养刷牙习惯,保持口腔卫生。发现蛀牙、扁桃体炎要积极治疗。如有长期发热不退,要及早请医师诊治,避免剧烈体育活动,以免加重心肺负担。


杭州康复养老网杭州康复医院温馨提示:

希望以上介绍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想了解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或直接点击“在线咨询”,权威专家将与您进行一对一的交流!杭州康复养老网祝您:早日康复!

推荐阅读:关爱心脏 关注先心病


以上就是关于“先天性心脏病 越晚越不容易发现”的相关内容,如需咨询了解,请您拨打咨询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