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第一的恶性肿瘤。据国家癌症中心数据统计,我国每年新发肺癌患者约为78万,因肺癌导致死亡的人数约为63万。防控肺癌的关键是“早”——早筛、早诊、早治。

发现晚,近70%肺癌患者初诊时已是晚期

肺癌不是一开始就“穷凶极恶”,它的可怕之处在于发现得太晚,药物治疗与手术等办法用不上或效果不好。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防治科普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主任支修益教授

“目前,我国近70%的肺癌患者在初诊时已是晚期,而晚期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不超过5%。”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防治科普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主任支修益教授表示,如果早期肺癌被筛查出来,尽早治疗,临床上完全可达到治愈,“临床数据表明,早期肺癌手术切除后的5年生存率可高达90%以上,很多病人活过了10年、20年。”

肺癌早发现难,主要原因是早期肺癌大多没有明显的症状,只有一小部分早期肺癌患者有咳嗽的首发症状,而以咳血为首发症状的更少,其他如发热、胸痛、胸闷、气短、乏力等,也不多见。有一些慢性肺部疾病的患者,肺癌发病可能会有症状改变,比如痰中反复带血丝、咳嗽、胸痛性质改变;也可留意杵状指(趾)、骨关节肥大、皮肌炎、肌无力综合征、内分泌紊乱等,它们可早于肺癌的呼吸道症状出现,为医生做早期肺癌的诊断提供线索

让移动筛查车成为家门口的移动卫士

“近期,西班牙举行的世界肺癌大会上展出了‘移动筛查车’,但仅仅是停留在模板阶段(实验阶段),而在中国,移动筛查车不仅开上了马路,也开始走进千家万户。”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防治科普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支修益谈到。

本次“肺癌筛查防治公益行动”以移动筛查车作为实现场景,主要面向基层社区和缺少专业检测设备或检测人员的医疗资源匮乏地区,针对高危人群开展肿瘤的早筛早诊早治。移动肿瘤筛查车配备了车载低剂量螺旋CT机,配合智能AI读片和5G技术,能传送影像数据到影像云,并在远程快速给出检测报告和初步诊疗意见,形成肺癌防治便捷化模式,可实现快速检测肺癌风险的功能。

      “很多人总觉得我们专注于疾病治疗,其实我们已经开始了‘早筛、早诊、早治’。让“患者”不要成为患者,我们一直在努力”近日,在“肺癌筛查防治公益行动”启动仪式上,阿斯利康中国中央政府事务企及市场准入执行总监赵东红在接受健康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阿斯利康作为‘ 肺癌筛查防治公益行动’的合作伙伴之一,目前已支持建立起针对肺癌的诊疗一体化中心(iLCC),并运用人工智能等技术,帮助医生提升诊断效率和准确性。” 阿斯利康中国中央政府事务企及市场准入执行总监赵东红介绍,截止目前,肺癌诊疗一体化中心已落地153家医院,将诊断时间从21天缩短到7天。


以上就是关于“杭州大诚医院怎么样?近七成肺癌患者初诊时已是晚期,移动筛查车助力肺癌早筛”的相关内容,如需咨询了解,请您拨打咨询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