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第九人民医院药剂科金剑)胰岛素的不良反应让许多需要胰岛素治疗但尚未开始应用的患者望而却步,让一些已开始注射胰岛素的患者纷纷打起了“退堂鼓”。其实不用那么紧张。

体重增加

胰岛素会造成患者体重增加的原因,可能是控制高血糖后,葡萄糖从尿中丢失减少,而转变成脂肪贮存体内,防御低血糖性进食。

建议:这些患者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时常监测体重,注重协调胰岛素、饮食和运动间的平衡。

过敏

造成过敏的原因有很多,例如不纯的动物胰岛素;胰岛素添加的化学成分,如鱼精蛋白、锌等。但在某些情况下,局部过敏可自行缓解;也可能引起全身过敏,如荨麻疹、过敏性休克等,但较罕见。

建议:可使用抗组胺药物来改善局部反应,或改为纯度较高的胰岛素。

水肿

导致水肿与胰岛素促进肾小管回吸收钠有关,多见于首次使用胰岛素,尤其是使用胰岛素剂量偏大的患者,可表现为双下肢凹陷性水肿。

建议:对于这种情况,一般无需特殊处理。

视力模糊

视力模糊可能是由于血糖迅速下降、晶状体及玻璃体内渗透压增加、晶状体内水分逸出、屈光率下降、远视。多见于胰岛素使用初期,或血糖波动较大的幼年患者。

建议:该不良反应属于暂时性变化,不致发生永久性改变,一般无需特殊处理。

注射部位脂肪萎缩

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使用未纯化动物胰岛素造成的免疫反应。

建议:换用人胰岛素或胰岛素类似物可降低或缓解发生率。需注意,应经常更换注射部位或使用高纯度的胰岛素。

皮下脂肪增生

由于每天多次在相同部位注射胰岛素的患者较常发生皮下脂肪增生,且多位于腹部。而胰岛素吸收速率在肿块部位变慢,造成血糖控制不良。

建议:可以选择提纯工艺好的胰岛素产品,有规律的轮换注射部位,注射点和注射点间隔距离1厘米,勿重复使用针头,同时医护人员应注意患者体型与所用针头长度、注射角度是否适当。

低血糖

低血糖的发生,是由于胰岛素或胰岛素促泌剂、低血糖反复发生者、未按时进食或进食过少、运动量增加、酒精摄入,尤其空腹饮酒。

建议:对于该部分患者,可以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谨慎调整剂量;调整治疗方案或适当调高血糖控制目标;患者应定时定量进餐,如果进餐量减少应相应减少药物剂量,有可能误餐时应提前做好准备;运动前增加额外的碳水化合物摄入;避免酗酒和空腹饮酒,等等。

皮肤感染

糖尿病患者抵抗力和恢复能力都较差,若在使用胰岛素时,不注意皮肤卫生、注射时不注意无菌操作,可使得细菌易于侵入机体,造成感染。

建议:控制血糖是预防感染的根本,注意个人卫生、注射时的无菌操作是防止感染的必要手段。

局部淤青

由于注射时导致的毛细血管损伤,就有可能出现局部淤青。

建议:一般情况下,淤青很快就能被吸收,不需要特殊处理。为了防止局部淤青,可以在注射后立即按压注射部位几秒钟。

疼痛

疼痛的产生可能是由于进针时碰到皮下神经所致。

建议:可以更换部位再行注射。一般而言,腹部皮下注射胰岛素,对于患者而言,疼痛感最小,且吸收稳定和注射方便。


以上就是关于“胰岛素的不良杭州康复医院反应没那么可怕”的相关内容,如需咨询了解,请您拨打咨询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