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时报记者 乔靖芳)“有没有左心室肥厚,对高血压的危险度差别很大。”11月10日,在“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规范管理研讨会”上,发布了由《中华心血管杂志(网络版)》编辑委员会组织专家制定的《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诊治专家微共识》(近期将发布在《中华心血管杂志(网络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表示,该微共识的发布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患者的规范识别和管理,进而改善我国高血压患者的防治现状。

现状:超四成高血压病人合并左心室肥厚

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推算,目前在中国2.9亿名心血管病患者中,高血压的患病人数大概是2.45亿人,约每4人中就有一位患高血压。

“在这些人群中,合并左心室肥厚的人可以占到42.8%。每10个高血压患者中有4个合并左室肥厚,从性别看,女性的患者率45.4%,男性37.4%,总体患病率42.4%。”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孙宁玲教授解释,高血压是导致左室肥厚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左心室肥厚可能导致冠心病、中风、心衰甚至死亡。

诊断:心电图筛查+超声心动图诊断

目前研究表明,左心室肥厚是导致患者心力衰竭及其他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如何更好地控制血压,逆转左心室肥厚,在高血压的防治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

怎么能知道自己是否有左心室肥厚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施仲伟教授表示,心电图是初步筛查左心室肥厚的首选工具。

对于初筛提示合并左心室肥厚者,以及心电图初筛未提示合并左心室肥厚但高血压病程较长(>5年)、伴有其他危险因素(如年龄>55岁,肥胖)、合并靶器官损害或心血管病的高血压患者,应通过超声心动图作为主要诊断工具来进一步明确。

《微共识》还建议: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的患者应全程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如减盐、运动、减重、控烟、限酒等),如需用药,优先推荐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如坎地沙坦)并用至足剂量,对血压不能达标者可联合利尿剂或钙离子拮抗剂(CCB),必要时也可使用ARB、CCB和利尿剂3药联合的方案。目标血压应控制在<140/90mmHg,能耐受者<130/80mmHg。

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患者应长期坚持降压治疗,并定期随访。血压达标且病情稳定后,每1~3个月要随访血压;每6~12个月随访一次心电图或心动图。

      施仲伟教授表示,随诊间隔时间须根据患者的心血管总体风险及血压水平决定,高危患者或血压未达标患者可考虑缩短随诊及检查的间隔时间。若患者治疗已6个月,使用了至少3种足剂量的降压药而血压仍未达标,应考虑将患者转至高血压专科门诊或上级医院治疗。


以上就是关于“杭州康复医院一览表【推荐】超四成高血压患者合并左心室肥厚,诊治共识发布!”的相关内容,如需咨询了解,请您拨打咨询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