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3日,中国心脏大会(CHC)2019-深圳心血管健康和疾病防治高峰论坛在深圳召开。点击查看现场详情↑

(健康时报记者 杨月 视频记者 范蕊)《柳叶刀》研究发现,中国人的饮食结构主要存在三大问题:盐摄入量过多,杂粮和水果摄入量过少。我国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人群分别有2.45亿、2亿和9000万,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影响数亿国人。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顾东风教授及其团队在我国南北方15省市、城乡居民中开展的3项大规模前瞻性队列研究数据显示,我国20岁以上成年人中,约62%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发生,归因于人们没有达到7项理想的心血管健康指标。

此项研究共纳入9.4万人、最长随访跨度17年,近日,顾东风院士接受本报专访,为防范心血管疾病提出建议。

吸烟:戒烟放在首位

据《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显示,不吸烟或戒烟可在成年人中减少3.6%的心血管发病。不吸烟或者已戒烟超过12个月是一项理想的心血管健康指标。强化医疗机构服务的主导作用是控烟成功的关键。

体重指数:牢记<25kg/m2

体重指数=体重(kg)÷身高2(m2),通常反映全身肥胖程度。我国队列研究表明,保持BMI<25.0 kg/m2 可减少成年人5.0% 的心血管病发病。减重可明显降低超重或肥胖者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水平,使其罹患心血管病的风险降低。

体力活动:做家务也是运动

鼓励具有一定强度的经常性运动,每周达到150分钟的中等强度体力活动,可以是勤做家务,也可以是跑步、健走、游泳等。或者达到每周至少75分钟高强度有氧身体活动。

此外,对于65岁及以上老年人,如因健康状况不能达到所推荐的身体活动水平,应尽可能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度进行身体活动,避免久坐不动。

膳食:中国人有自己的食谱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城乡及经济收入差异明显,会造成膳食结构的地区及城乡差异,因此要从满足人体营养需要量的角度提倡健康膳食,制定适用于中国人的食谱。

红肉:每天摄入量少于75克;

蔬菜水果和坚果:蔬菜水果每天摄入量不少于500克,适量增加坚果的摄入;

鱼类:鱼肉富含优质蛋白质,脂肪含量较低,建议每周摄入量不少于200克;

豆类和豆制品:豆类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纤维素、钾、钙。建议每天大豆摄入量不少于25克,相当于125克豆腐。

茶饮:建议每个月饮茶50克以上,绿茶最佳,鼓励经常性的饮茶习惯。

血脂、血压、血糖控制:达到理想水平

理想的血压水平:收缩压低于120毫米汞柱,舒张压低于80毫米汞柱;

理想的血脂水平:总胆固醇水平小于200毫克/分升(5.2毫摩尔/升);

理想的血糖水平:空腹血糖水平小于100毫克/分升(5.6毫摩尔/升)。

根据我们的研究推论,在这7项指标(吸烟、体重指数、体力活动、膳食、血脂、血压、血糖)中达到4项,心血管健康指标可减少17%的ASCVD发病风险。如果7项健康指标都能达到,可减少62.1%的ASCVD发病风险,主要包括38.7%的冠心病发病和66.4%的脑卒中发病,同时还可避免60.5%的ASCVD死亡风险。

      顾东风院士介绍,研究结果强调了保持理想血压、健康膳食等心血管健康指标的重要性,突出了心血管疾病防治关口前移的重要意义,为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普及、推进健康中国行动提供了最新的中国人群证据。


以上就是关于“杭州大诚医院怎么样?心血管病控制不好,院士来支招”的相关内容,如需咨询了解,请您拨打咨询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