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U FEN

2023.09.23

癸卯年农历八月初九

The autumnal equinox

 风除翳月云


 泉聒栖松鹤


 时 节欲秋分


 漏钟仍夜浅



由来

秋分,是秋季的中期,这一天夜晚和白昼等长,古代传说,这天阳气和阴气达到了平衡点。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秋分者,阴阳相平,故昼夜分而寒暑平。”在这一天,万物进入了收获的季节,种植业和畜牧业开始成熟,也象征着人们要劳动,要创造,要迎接收割的季节。




01



秋分三候

一候雷始收声: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

二候蛰虫坯户:一些春分出土活动的小虫,在秋分过后也会陆陆续续回到土里,准备过冬。

三候水始涸:水气也不像夏天时那么充沛,将开始逐渐干涸,因此我们会觉得空气越来越干燥了。





02



秋分习俗

1、秋祭月

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说,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现在的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节”而来,因为秋分这天经常不是满月,于是就移到了八月十五。

2、吃秋菜

秋分是踏秋的正式开始。岭南地区有秋分吃秋菜的习俗,“秋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秋碧蒿”。岭南地区,昔日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秋菜——一种野苋菜。采回的秋菜一般与鱼片“滚汤”,名曰“秋汤”。

3、送秋牛

秋分随之即到,其时便出现挨家送秋牛图的。其图是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还要印上农夫耕田图样,名曰“秋牛图”。送图者都是些民间善言唱者,主要说些秋耕和吉祥不违农时的话,每到一家更是即景生情,见啥说啥,说得主人乐而给钱为止。言词虽随口而出,却句句有韵动听。俗称“说秋”,说秋人便叫“秋官”。

4、粘雀子嘴

秋分这一天农民都按习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汤圆,而且还要把不用包心的汤圆十多个或二三十个煮好,用细竹叉扦着置于室外田边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来破坏庄稼。希望用汤圆将麻雀的嘴粘住当然只是农民朋友的美好想象和愿望。

5、放风筝

秋分期间还是孩子们放风筝的好时候。尤其是秋分当天。甚至大人们也参与。风筝类别有王字风筝,鲢鱼风筝,眯蛾风筝,雷公虫风筝,月儿光风筝,其大者有两米高,小的也有二、三尺。市场上有卖风筝的,多比较小,适宜于小孩子们玩耍,而大多数还是自己糊的,较大,放时还要相互竞争看哪个的放得高。

6、吃面雀

“面雀”是将糯米粉揉成面团,然后用模具刻制而成的一种糯米点心。“在古时候,秋分时节的到来,意味着稻谷快要成熟,马上就要到秋季大丰收的时候了,秋收、秋耕、秋种的‘三秋’大忙显得格外紧张。这个时候,会有许多小鸟去稻田里偷食稻谷,破坏庄稼。人们就用糯米粉做成团子,用竹签串成一串扔到田里去,小鸟吃了面雀嘴巴就会被黏住,这样就不能去祸害庄稼了。





03



秋分饮食禁忌

1、痰湿质人忌食肥甘油腻;

2、禁寒饮,如各种生冷瓜果、冰淇淋、冰冻饮料等。这类冷食有碍脾胃,对水湿运化不利。胃寒的人更应忌食生冷的食物;

3、阴气不足而阳气有余的老年人忌食大热大补之品;

4、发育中的儿童如无特殊原因不宜过分进补;

5、热证病人忌食辛辣,如辣椒、花椒、胡椒、芥末、咖哩粉、咖啡、浓茶等;

6、患有皮肤病、哮喘的人忌食虾、蟹等海产品。





04



秋分养生常识

1、防秋燥

秋分过后,气温下降、气候干燥,这时不少人会出现咽干、皮肤干燥、鼻干、腹泻的问题。在饮食上就特别要注意做好预防秋燥。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上市的果蔬品种也很多,其中像莲藕、甘蔗梨、柑橘、苹果、葡萄,都是此时用于调养的佳品。如果吃的合理会给身体带来很多好处。

2、肠胃养护

天气变凉,人体的胃肠道也对寒冷的食物非常敏感,那些喜欢在夏天露着肚脐的要特别注意,如不及时做好防护,很容易引发腹泻或者腹痛。

3、注意保暖

虽然三气变凉,添衣也不要一下子很厚,“春捂秋冻”也是想让人体自己提高抗寒能力。当然,儿童和老人比较特殊,应该更加注意。对于青壮年来说,早、晚应当留意,避免受凉感冒。

4、保证睡眠

最好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尤其是女性朋友,因为自身原因,加上再熬夜的话,寒气更容易入侵体内,给以后腰腿疼痛埋下隐患。

5、适当运动

运动也一定要说,秋冬养阴,不宜过于激烈运动,暴汗会伤到阴液不利于身体健康,可选择相对柔和的运动方式

6、居家保健

平时喜欢做一些保健的朋友,可以选择灸贴在大椎这个位置来进行保健操作,如果有些手臂麻木,能得到改善七、喜欢手部砭法朋友,操作更简便,只要多去揉揉中指近节指骨段,每天坚持两分钟即可




END



以上就是关于“绿城大爱天下颐养中心【官方动态】秋分顺时养生”的相关内容,如需咨询了解,请您拨打咨询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