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节气 | 传统二十四节气



立秋,二十四节气中第13个节气,秋季的第一个节气;但这并不意味着秋天的气候已经到来,此时大部分地区仍未进入秋天气候,尤其中国南方此时还处于夏暑之时,因而中国医学对从立秋起至秋分的这段日子称之为“长夏”。

中医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立秋正是从养阳逐渐转为养阴的时刻。因此秋季养生,皆以
“防、养”为原则。













立秋三防




立秋节气是天气由炎热逐渐转为寒凉的起点,气候的变化很容易影响人体健康,想要保持身体健康,一点要注意做好“三防”。



01
防暑


立秋时节,暑热未尽,气温不会很快下降,有时还有短时间的气温升高,白天仍然炎热。



02
防燥


中医认为,燥乃六淫之邪,为秋季主气,其性干燥,易耗津液。秋季防燥,要以养阴清燥、润肺生津为基本原则。中医有清热润肺之法,可用麦冬、菊花、百合等煎水代茶饮,有养阴润肺、清心除烦、益胃生津之效,是秋季防治秋燥的良法。



03
防感冒


立秋后,昼夜温差大,人易感受外邪而致感冒。初秋也是感染性疾病的高发期,立秋后,昼夜温差大,若不注意防护,人易感受外邪而致感冒。而且,初秋夜晚已冷,不好好盖被子易导致腹泻、腹痛等。














立秋养脾



中医养生有“秋来伏不去,祛湿护脾胃”之说。健旺脾胃之气以加强身体营养既是对夏季损耗的弥补,也是满足冬季贮存体能、积蓄能量的需要。



01
饮食养脾胃


秋季脾胃虚弱者在饮食上宜多食温热食物,少食寒凉之物,以颐养胃气。年老脾胃虚弱者可每日食粥以益胃生津,如杏仁糯米粥、百合莲子羮、黑芝麻糯米粥、银耳冰糖羮等。



02
起居护脾胃


秋凉之后,要注意及时添加衣服,夜晚睡觉盖好被子,以防腹部着凉。由于秋季天气时冷时热,衣服不可一下增加过多,要注意随温度变化而增减衣物,以保暖不受凉为宜。



03
怡志益脾胃


深秋,花木逐渐凋零,人往往容易悲秋,而人的情绪、心态与肠胃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预防脾胃疾病要保持精神愉快和情绪稳定,避免紧张、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对脾胃的刺激。可经常外出赏景,让喜悦之情时时充满内心、溢于言表,可使忧郁愁烦顿消。



04
运动调养


秋季阳气渐藏,身体的新陈代谢和免疫力会相应减退。因此,适度的运动有助于活跃体内的阳气,提高身体的代谢水平和免疫功能。在立秋这个季节,适宜的运动方式包括晨间八段锦、散步、太极拳等,这些运动可以调节气血的流动,增加身体内部的阳气,也为秋季的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秋季养身穴位







以上就是关于“杭州钱爱仁堂中医医院【官方动态】节气养生 | 立秋——润燥养肺,滋阴敛阳”的相关内容,如需咨询了解,请您拨打咨询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