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知识  

带你了解什么是

格林巴利综合征

-Gullain-Barre Snydrome-



大家对格林巴利综合症这个医学名词或许有些陌生,这种疾病临床表现为急性对称性弛缓性肢体瘫痪。

一般患者在起病后2个月至1年内仍有不同程度功能障碍,对正常生活造成了极大不便。

病情严重患者不能脱机,长期卧床,生活质量差,并发症多,家庭负担重。

有学者将人体形容成一座大厦,而人体周围神经则是大厦的电线,一旦“电线”罢工,大厦电路将处于瘫痪状态。格林巴利可能是造成“电线”罢工的原因。

那什么是格林巴利综合症,格林巴利综合症如何进行康复治疗?



定义



格林巴利综合症(Gullain-Barre Snydrome,GBS)又称吉兰-巴雷综合征、格林巴利综合征。以周围神经和神经根的脱髓鞘病变及小血管炎性细胞浸润为病理特点,一类由免疫介导急性炎性的周围神经病。



病因



格林巴利综合症病因与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它的发病机制是身体的免疫系统攻击周围神经,导致神经传导损伤。

约70%患者病前有前驱感染,少见的情况疫苗接种、手术和创伤后也可能诱发格林巴利综合征。



临床表现



1、感觉障碍:轻度感觉异常,多从四肢末端的麻木、针刺感开始,或出现像戴了手套、袜套一样的感觉,也有可能有全身感觉消失的症状。

2、运动障碍:四肢和躯干肌瘫是格林巴利综合症的最主要症状。一般都会先从下肢开始,然后慢慢地逐渐波及躯干肌、双上肢和颅神经。还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的现象。

3、反射障碍:四肢腱反射多造成对称性减弱或消失现象。少数患者可能会由于椎体束受累出现病理反射征。

4、颅神经障碍:半数患者有颅神经损害,这时舌头以及吞咽的时候就会出现瘫痪的现象。偶见视神经乳头水肿,可能是神经出现炎症或脑水肿所致,也可能和脑脊液蛋白的含量增多,阻塞了蛛网膜绒毛、影响脑脊液吸收有关。

5、植物神经功能障碍:患病的初期一般会出现多汗、汗臭味较浓的现象,少数患者初期可有短期尿潴留,部分患者可出现血压不稳、心动过速、心电图异常和大便常秘结等异常。



康复治疗



早期康复治疗(发病后2周内)


主要目的是防止继发性感染,肌肉萎缩、关节僵直、畸形等合并症的发生。

1、保持呼吸道通畅。运用深呼吸技术、震颤、拍打等,促进排痰,防止坠积性肺炎等继发性感染。

2、针灸治疗。改善肌肉萎缩和关节痉挛,使身体得到更快的恢复。

3、定时翻身。勤按摩、更换、整理、擦洗,防止压疮发生。

4、保持功能位,防止关节挛缩变形。

5、肢体被动运动和按摩。采用人工或器械对瘫痪肢体进行被动运动和按摩,其主要作用是保持和增加关节活动度,防止肌肉萎缩,关节挛缩变形、保持肌肉长度和肌张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6、感觉功能训练。可用针刺、冷热刺激或者让肢体触摸和抓捏各种物品来进行训练。



中期康复治疗(发病后3-5周)


多数患者在中期病情发展已被控制,在早期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以下康复训练:

1、翻身、起坐及坐位平衡训练:教会患者正确的翻身、起坐的方法。同时进行坐位平衡训练。

2、肌力训练:应按循序渐进的原则,开始以四肢肌肉的助力运动为主,逐步过渡到主动运动。

3、站立床训练:站立床倾斜度逐渐增加到直立位,直至患者消除直立性低血压。站立床站立既可建立血管运动调节功能,又能防止压疮的发生,促进早期站立、行走、心肺功能的恢复。

4、物理治疗:包括电疗、水疗、激光疗法等,主要目的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细胞再生,缩短瘫痪病程。



后期康复治疗(发病5周后)


病情平衡,进入恢复期,除继续前期治疗外,应进行下列康复训练:

1、肌肉力量训练。主要为徒手阻力训练,可用沙袋或其他重物进行训练,应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的时长和训练重量都应逐步增加,以防止患者出现过度疲劳。

2、坐位到立位及立位平衡训练。

3、步态训练。要求患者站立在支架上,可以借助外固定,增加站立耐力,防止跌倒,患者适应之后,开始平衡杆站立练习和走路练习,医生应该与患者并排行走,保护患者,防止摔倒。步行训练不理想的患者可以使用助行器,在纠正错误步态的同时逐步掌握在步行机上行走的方法。

4、ADL训练:指导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训练,进行洗脸、进食、穿衣、用厕、使用轮椅等,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5、心理疏导,鼓励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使得患者能够更好配合康复治疗,早日达到康复目标。


预后



格林巴利综合征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尚无较好的预防办法。

可通过药物及积极的康复治疗,病情一般在2周左右达高峰,在数周至数月基本恢复,少数遗留后遗症。GBS病死率约3%,主要死于呼吸衰竭、感染、严重心律失常等并发症。



以上就是关于“浙江明州康复医院:格林巴利综合征的康复治疗”的相关内容,如需咨询了解,请您拨打咨询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