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是我们中国所特有的传统医学。在对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方面,无论是针对内科和是外科,都有相应的治疗理论和方法。那么对于颈椎病来说,中医又有哪些观点呢?


颈椎病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导致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

在我国经典中医理论虽无“颈椎病”的病名,但其症状近似于中医的“痹证”、“痿证”、“头痛”、“眩晕”、“项强”等。中医书籍也有所谓“骨错缝,筋出槽”等描述。

早在两千年前的医书《黄帝内经素问》中,对痹证就做过如下描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还根据症状和部位,将痹证分为筋痹、骨痹、脉痹、肌痹和皮痹。这些描述中也极可能包括了对颈椎病的描述。

因此,除了采用现代医学方法之外,通常结合祖国医学的传统理论,对颈椎病的治疗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吸取中医内治、外治手法及针灸等方法的精华,在颈椎病的治疗上颇见成效。

推荐阅读:颈椎病会引起哪些危害?

祖国医学将颈、肩、臂痛等症基本视为痹证,在病因学上通常认为是外伤、风寒湿邪侵袭、气血不和、经络不通等所致,头晕、目眩、耳鸣则与痰浊、肝风、虚损有关。

中医不仅仅将颈椎病着眼于颈、肩、背、臂等局部,而且还有机地联系脏腑、经络、气血等整体,进行辨证施治;将肝、脾、肾等内脏的功能与筋骨、肌肉、关节功能有机结合,注重两者之间的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作用,放将颈椎病分为风寒湿痹、经络受阻、肝肾不足、气血虚弱、痰湿困阻及外伤等型。

基于上述中医对颈椎病的观点,在治疗方法上形成了外治、外用药物、针灸疗法及内治等一整套的措施。根据不同的病因、症状和脉象,采用不同的治疗理论、用药和方法,特别是秉持内外并重的原则。


杭州康复医院温馨提示:

预防颈椎病最根本是要改善生活和工作中的不良习惯。不少人喜欢躺在沙发上看书,长时间低头伏案,坐公交的时候低头睡觉,都是不好的习惯。工作时,每半小时要起身,转转头颈,活动一会儿。同时空调不能对着脖子吹,可以在办公室准备一件带领的外套,注意颈肩部的保暖。此外,要注意睡觉姿势,以平躺最佳。侧卧或趴着睡,把胳膊压在头下,都会增加颈椎负担,因此患者您要小心。希望以上的介绍能帮到大家!若有更多疑问可在线咨询专家,专家将给予您有针对性的指导与建议。杭州康复养老网祝您:早日康复!

 

推荐阅读:内分泌紊乱有哪些症状?



以上就是关于“中医解疑颈椎病”的相关内容,如需咨询了解,请您拨打咨询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