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证明,下肢静脉疾病与妊娠和产后有密切关系。妊娠期间子宫逐渐增大,增大的子宫会压迫下腔静脉和髂静脉,从子宫发育到能压迫下腔静脉和髂静脉开始,一直到分娩约持续4~5个月,子宫对下腔静脉和髂静脉的持续压迫,使下肢静脉血回流不畅,导致下肢静脉压力持续增高。


--------如果大家还有什么疑问,可以点击“

在线咨询

”,我们会为您一一做出详细的解答---------



另外,在正常情况下,左髂总静脉就处在右髂总动脉和腰椎或骶骨间的夹缝中,容易受压而闭塞。妊娠期间将更加重了这种压迫,容易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在作者所治疗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人中,产后病人约占五分之一,这个比例可以充分说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与妊娠及产后的关系了。因此,要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应从孕妊的中期开始。从妊娠4个月开始就应做好以下预防工作。

⑴经常做下肢的屈伸活动,可以调动小腿肌肉泵的作用,增加静脉血的流速,促进下肢静脉血的回流。

  ⑵仰卧床上,抬高双下肢,使两腿交替屈伸,象骑自行车一样的动作。子宫增大后,不便仰卧时,可以侧卧。先活动一侧下肢,然后翻身,改为另一侧侧卧,再活动另一侧下肢。活动的重点膝关节和踝关节,这样可以降低下肢静脉的压力,加速下肢静脉血的流速,有利于下肢静脉血的回流。

⑶有条件的应购买进口的循序减压弹力袜,可选择弹力在15~20毫米汞柱的弹力袜即可。一双弹力袜就能达到妊娠及产后期的预防效果。

  ⑷经济条件差的可用弹力绷带包扎双下肢,只需包扎至膝关节下方3~5厘米即可。这样可以减少下肢静脉血在下肢停留的时间,也能有预防效果。

  ⑸应摒弃传统的产后“坐月子”的陋习,产后早期可在床上适当活动下肢,最简单的动作就是屈伸膝关节和踝关节。方法是:用力向下伸脚,尽量使踝关节伸直,保持1~2秒钟;然后用力将脚背屈(钩脚),再保持1~2秒钟,如此反复练习,可调动小腿肌肉泵的作用,加速下肢静脉血的流速,也有利于下肢静脉的回流,可有效地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⑹孕期穿弹力袜的产妇,应继续穿至产后能正常活动为止,不但能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还有保持体形的作用。


职称:

副主任医师

专业:血管外科

简介:朱越锋,男,副主任医师,国际血管联盟(IUA)中国分会青年委员。2009年至2010年在德国完成血管外科专科医师培训。擅长于复杂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介入腔内修复治疗。2010年12月回国后在国内率先开展腹腔镜主动脉手术、对颈动脉狭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介入及常规手术有丰富的经验。擅长静脉曲张的微创治疗及静脉血栓的规范化诊治。同时开展普通外科常规疾病的腹腔镜手术。目前承担及参与国家自然基金、省自然基金、省卫生厅、省中医药管理局及省教育厅等多项科研项目。在国际、国内专业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



以上就是关于“孕期及产后怎样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内容,如需咨询了解,请您拨打咨询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