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一:没有喘息症状就不算哮喘

说到哮喘,市民普遍认为没有喘息就不算哮喘。其实哮喘是一种疾病,喘只是其中一个症状,不能简单将喘这一症状作为判断是否有哮喘的标准,而是要通过查看肺功能,并经过气道的相关检查来进一步确诊。


哮喘有很多种类型,喘是哮喘病的一种典型表现,对于一些非典型性哮喘患者,通常表现为长期咳嗽,部分患者甚至能咳嗽几个月,且咳嗽多与刺激性气味、气候改变或运动等有关,咳嗽时无痰、不喘,使用抗生素或镇咳药物治疗无效;还有一部分非典型性哮喘患者多表现为胸闷、憋气、呼吸不畅等。这些非典型哮喘患者并没有明显的喘的症状,但其气道或肺部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会导致不良后果。

误区二:哮喘病人应该尽量少运动

很多哮喘患者担心运动引发危险,因而拒绝户外运动。专家表示,只要不在急性发作期剧烈运动,一般不会有什么问题。患者在稳定期进行适当的户外运动反而还会促使肺功能恢复,增强肺活量,强健呼吸道防御能力。相反,不敢动的患者体质反而会变弱,病情加重。而对于运动性哮喘患者,为避免运动引发哮喘发作,运动前可先预防性用药。此外,运动前的热身,能使呼吸道对环境的温度和湿度有个逐步适应过程,这可减少哮喘发作。

专家同时强调,哮喘患者运动还是要适度,应避免剧烈运动,如各种竞技类体育比赛,适宜哮喘患者参加的体育锻炼有游泳、快走、慢跑等。

误区三:小儿哮喘可自愈 无需干预

随着过敏儿童的日渐增多,哮喘患儿也日渐增多。对于小儿哮喘的治疗,始终存在着分歧,很多人认为孩子还小,生长发育尚未完成,小儿哮喘无需干预,长大后自然会好。

专家表示,儿童在发育过程中,脏器由不成熟到逐渐成熟,免疫功能也逐渐完善,确实有一部分患儿会自行缓解,但并不是所有患儿都能自行“痊愈”。尤其是小儿哮喘患者出现急性发作的时候,憋气、胸闷、甚至出现呼吸困难等情况,不干预不行,容易使孩子处于危险境地,家长不可掉以轻心。


杭州康复养老网(www.hzkfyl.com)


以上就是关于“科学防治哮喘应认识远离误区”的相关内容,如需咨询了解,请您拨打咨询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