萎缩性胆囊炎和胆结石的关系 萎缩性胆囊炎是指胆囊炎症的反复发作,胆囊逐渐萎缩,甚至紧贴于胆结石上,完全失去收缩和浓缩胆汁的功能。这种情况也称“硬化萎缩性皱缩胆囊”。它实际上是慢性结石性胆囊炎长期发作的结果,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结石性胆囊炎。


萎缩后的胆囊壁变厚,从正常的1~2毫米增至5—6毫米,甚至可达1厘米。胆囊失去弹性,胆囊变硬且小,有的不及原来的一半大。胆囊失去原来那种呈淡蓝色、薄薄的囊状形态,它与胆管、十二指肠或部分结石紧密粘连在一起,里面紧紧地包裹着一堆结石。结石之间既无空隙,也无胆汁。

萎缩性胆囊炎病人常反复发作右上腹疼痛,平时也隐隐作痛,并有胃纳差、嗳气、腹胀等消化道症状。B超检查见胆囊体积很小,直径不超过3—4厘米,壁厚,无收缩功能,口服胆囊造影剂检查时,胆囊多不能显影。


杭州康复医院温馨提示:

萎缩性胆囊炎并发癌症的概率高,比胆囊功能正常者高12—60倍之多。因此,当检查得知胆囊已萎缩时,宜选择条件较好的医院请有经验的医生手术,以免造成令人遗憾的后患。杭州康复养老网祝您:早日康复!

推荐阅读:

胆结石最青睐哪类人群

?


以上就是关于“萎缩性胆囊炎和胆结石的关系”的相关内容,如需咨询了解,请您拨打咨询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