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切除是治疗胆囊结石、胆囊息肉等胆囊疾病安全而有效的方法,大多数病人术后恢复良好,无不适。但是,约5%~18%的病人手术后会出现腹泻,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大便稀烂不成形甚或呈水样,而进食脂肪含量较高的食物则会加重腹泻。胆囊切除术后腹泻的发生与胆囊切除的手术方式(传统开腹手术切除与腹腔镜切除)无关。为什么胆囊切除后腹泻?


胆囊是一个储存、浓缩胆汁的器官。肝脏每天产生约700~1000ml胆汁,先通过胆管储存到胆囊内,并由胆囊对其进行浓缩5~10倍,然后在进食时由胆囊收缩将浓缩的胆汁经胆总管排入十二指肠内,以帮助脂肪的消化吸收。造成胆囊切除术后腹泻的原因可能有以下:

1、胆囊切除以后,由肝脏产生的大量胆汁就会直接持续不断地流入十二指肠,这样就会导致胆汁酸吸收不良而过多地进入结肠,过多的胆汁酸进入结肠后可刺激结肠粘膜分泌水分、电解质,严重者就可引起腹泻。

2、过多进入结肠的胆汁酸亦可刺激结肠蠕动,加速肠内容物通过结肠,从而加剧腹泻。有研究显示胆囊切除术后病人肠内容物通过结肠的时间由51小时缩短至38小时。

3、由于胆汁酸损失过多,在进食脂肪含量较高的食物时肠内胆汁酸浓度不够,可导致脂肪的消化和吸收障碍,加重腹泻。



以上就是关于“为什么胆囊切除后腹泻?”的相关内容,如需咨询了解,请您拨打咨询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