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高跟鞋上,我可以看到全世界。”这是美剧中的一句经典台词。现实生活中,确有不少女性不怕疼痛,对高跟鞋不离不弃;但医生提醒:高跟鞋带来的健康隐患切不可不闻不顾。


小玲去年刚毕业,去了一家大公司做文秘,身材娇小她,酷爱穿高跟鞋,一般出门穿的鞋跟都在7厘米左右,用她的话说,穿上高跟鞋,气场马上上来了,有女王范儿。可是,近两月来,小玲经常觉得腰部不舒服,特别是平躺在床上时腰部总是“悬空”着,非得垫个被子或枕头才睡得踏实。去医院检查后发现,她的右脚已经有I度的拇指外翻,足弓塌陷,属轻度扁平足,站立时骨盆前倾。

案例分析:

小玲的脚和腰的问题都是典型的“高跟鞋后遗症”。高跟鞋的鞋头一般比较尖,站立时挤压大拇指,就会造成拇指外翻。如果不干预的,这种外翻会越来越严重,甚至引起拇囊炎、槌状趾。我们的足底有个跖腱膜,像弓弦一样维持着足弓的稳定。鞋跟越高,跖腱膜所受的拉力(张力)也就越大。如果长期拉力过大,跖腱膜松弛,足弓就随之降低,形成扁平足。高跟鞋使人的重心过度前移,必然造成骨盆前倾,腰背肌肉牵拉,使周围肌肉的张力不均衡,会出现慢性腰肌劳损、腰骶关节紊乱,这就是小玲感觉平躺时腰无法贴到床的原因。

解决方案:

关于盆骨前倾的治疗,最有效和简单的方法是自我调整。疼痛科专家建议,日常可以准备三双鞋,高跟鞋放在公司里,工作需要时穿,平时上下班走路、逛街时穿运动鞋或鞋跟高度在1-2厘米的低跟鞋,即可以降低高跟鞋对脚即脊柱的损伤。针对小玲已经出现的骨盆前倾问题,建议她多做些骨盆后倾的运动。


专 家 简 介

杭州康复养老网现任科主任教授为南医大硕士生导师、中国医师学会疼痛学分会—委员、浙江省医学会疼痛专科分会—常务、浙江省医学会麻醉学专科分会—常务、浙江省医学会麻醉学专科分会疼痛学组—副组长。

从事麻醉与疼痛的基础研究与临床诊治30多年。先后在南京、山东培训小针刀;在北京、山东培训脊椎微创外科(椎间盘穿刺胶原酶、射频)等,2010年以后从师美国椎间孔镜的发明人Tony Yaung教授,学习椎间孔镜及Disc-FX.目前已完成脊椎微创有椎体骨折后椎体成形术、穿刺椎间盘胶原酶消融、射频消融、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射频消融、背根神经射频消融、小针刀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肌纤维疼痛综合症等疾病的治疗。

结合多年诊疗经验,对临床疾病诊断与影像学疾病分析、神经阻滞治疗及药物治疗对各种慢性疼痛的诊断与治疗结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对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带状疱疹神经痛、肩周炎等疼痛性疾病与非疼痛性疾病(外周性面神经瘫痪、面肌痉挛、雷诺综合症、尿道综合症、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有独到之处,解决了临床不少疑难杂症问题,受到全国及省内同道及病人一致好评。



以上就是关于““高跟鞋后遗症”是个什么病?”的相关内容,如需咨询了解,请您拨打咨询电话。